合规经营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优化财税管理流程,不仅是企业实现税务合规、诚信经营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纳税信用等级的重要保障。乐山市税务部门以纳税信用管理为重要抓手,通过指导企业规范纳税申报、健全财务核算体系、完善风险内控机制等,全面提升企业税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助力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从“人工账本”到“数据驱动”
2024年度纳税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公布后,乐山市五通桥区宇晨商贸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宋雪蓉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家曾因纳税信用等级下调而错失发展机遇的企业,经过一年整改重新获评A级纳税人。“信用等级就是企业的‘经济身份证’,去年我们可算是长了教训。”宋雪蓉感慨道。
时间倒回两年前,企业因增值税申报异常导致纳税信用等级降至B级,一级之差对企业产生了直接影响:在参与大型供应商招标时,因资质审核未达A级门槛而与长期供应合同失之交臂;原本预期的银行授信额度,因信用等级下调被压缩,直接打乱了企业既定的采购计划。
面对经营压力,企业向当地税务部门寻求专业支持,经过实地核查发现了管理症结:跨省市煤炭贸易业务存在进项票据传递滞后、跨区域交易台账登记不全等问题。更关键的是,财务系统长期依赖人工核对申报数据,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就像用手工记账管理现代物流,效率和精度都无法保障。”税务干部用形象的比喻点醒了宋雪蓉。
在税务部门指导下,企业全面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增设税务风险自动预警模块,针对跨区域交易特点建立电子化进销存台账,实现每笔业务全流程追溯。整改后,煤炭采购销售数据实现实时核对,票据匹配准确率显著提升,纳税申报准确率达100%。
重返A级后,企业通过“银税互动”机制快速获批290万元低息贷款,资金到账当日就提前锁定了优质煤源。“这笔资金让我们抓住了迎峰度夏采购黄金期,预计今年销售额可同比增长30%。”宋雪蓉表示。
从“单点整改”到“全链管控”
在峨眉山恒利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加紧赶制一批印有雪花啤酒标识的包装箱。董事长刘亚彬介绍,公司前不久通过税务部门“牵线补链”机制与华润雪花啤酒(四川)有限责任公司乐山分公司签订了800万元的订单,而这笔业务与公司重获A级纳税人资质密切相关。
此前,这家深耕包装行业十余载的企业因财务管理疏忽,未能按时申报环保税,虽然金额不大,但导致纳税信用等级从A级滑落至B级。这个看似微小的变化,却在市场竞争中掀起了波澜。“同等资质企业间竞争,信用等级往往是关键‘分水岭’。”刘亚彬坦言,信用降级后,公司在对外获取订单竞争力上远不如同等水平的A级纳税信用企业,导致业务量出现一定下滑。
为此,公司开启了一次全方位的合规升级,一方面系统梳理纳税信用评价指标,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针对环境保护税、印花税等容易遗漏的税种,建立了财务复核机制;另一方面,当地税务部门围绕纳税信用管理措施开展政策辅导,重点讲解纳税信用评分规则,指导企业规范全税种申报流程。
“现在公司定期会开展全环节税务风险自查,持续完善税务管理内部制度,及时堵塞潜在漏洞,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刘亚彬表示,依法纳税是底线,信用建设才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未来会持续强化合规管理,力争年年评A。
税务干部走进生产车间,了解企业重返A级信用后的发展情况。(摄影:雷娟)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理”
“过去总认为只要不触碰红线就行,但现实的市场环境给我们上了深刻一课。”峨边宜博汇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春友坦言,公司连续两年纳税信用等级都停留在B级,在参与大型项目竞标中屡屡受挫,“在与合作商接洽时,明显感受到优质客户往往会优先选择纳税信用A级企业,这促使公司开始重新审视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如何将税务合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王春友介绍,公司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适配的管理体系,二是将合规要求融入业务环节。在税务部门指导下,公司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信用管理机制——财务部门建立“日清日结”制度,逐笔核对进销项数据;业务部门在合同审批中增设税务条款专项审核;仓储部门实行货品出入库与票据同步登记制度,确保物流、票流、资金流“三流合一”。通过将合规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实现了从“事后补救”到“源头防控”的转变,2024年最新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显示,企业已跃升至A级纳税人行列。
如今,新的管理制度已成为规范化操作流程。凭借良好的信用资质背书,公司成功与当地武装部、四川国经国康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达成合作,年度业务量同比增长4%。“虽然初期增加了工作量,但规范化管理带来的长远效益远超预期。”王春友说道。
合规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只有依法合规经营,企业才能行稳致远。乐山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持续推进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经营主体重视纳税信用、用好纳税信用,推动企业将合规经营理念深植发展脉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信用堤坝。(祝米艺)
打印本页正文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