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链”上泸州:税助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发布时间 : 2024-12-31 12:24 来源:四川观察 字号 : [] [] []

近年来,泸州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服务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白酒(食品轻纺)等六大工业产业开展提质倍增行动。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税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在政策落地、区域协作、“银税互动”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打好“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组合拳,持续增强集群规模效应。

减税降费“激活”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动能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汽车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代表。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是具备汽车零部件同步环全序工艺能力的专业制造商,也是泸州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链主”之一,其生产的同步器市场占有率超50%。

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汽车行业逐渐向电动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基于市场需求和公司技术优势,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布局了差速器总成领域。但产品技术研发并不容易,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输出扭矩响应更快,产生的噪声和震动更小,对差速器的强度、结构、牢固性的要求更高。“我们的研发团队前后花费十余年,历经上百次实验验证,才逐步掌握了差速器总成的自主设计和同步开发能力。”公司财务负责人鲁亚平介绍。

谈及企业勇攀研发高峰的原因,鲁亚平认为国家政策为企业研发提供了强劲支撑。“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例,近几年公司享受了上千万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扣除比例高,退税速度快,税惠政策落实为企业研发创新和日常生产提供了助力。”鲁亚平表示,目前公司在泸州高新区投资建设的差速器总成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已经投产,年产能有望在2025年达到500万套,到2030年达到1000万套。

在“链主”企业的磁场吸引下,越来越多的链上企业落户泸州,从事燃油汽车变速器齿轴和新能源汽车减速器齿轴研发与生产的泸州高新中航传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汽车零部件追‘精’逐‘新’的征途上,税惠政策直达快享给了我们加大对汽车零部件创新研发投入的信心。”公司任先生说道,“仅2023年,我们就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500余万元,这为我们加快研发提供了实打实的支持。”

近年来,泸州税务部门锚定以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通过“建档立册”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档案,实现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以“真金白银”的税费优惠助力装备制造产业建设,让“泸州造”的品牌叫得更响更亮。

川渝通办让“泸永江”企业互补发展更顺畅

2024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5年。近年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企业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环线高速公路和渝昆高铁渝泸段的便捷交通优势,积极开拓川渝市场,促进优势产业融合共兴。

“今年1-10月的总废钢采购量为174.9万吨,其中57.3万吨来自重庆,占32.7%。”泸州先进材料产业生态链“链主”泸州鑫阳钒钛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瑞峰介绍说,公司今年以来,回收废钢后加工为成品,又有45%左右的成品钢材销售到重庆市场,年均销量200万吨左右,年销售额60余亿元。

“税务‘川渝通办’窗口打破了地域界限,让我们可以‘进一家门、办两家事’,节约了办税缴费的成本。”企业财务负责人任登平表示,公司将持续拓展川渝两地市场渠道,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企业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回收、加工、贸易多种业态发展。

无独有偶,从事特种玻璃制品产销的四川武骏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也将眼光投向了川渝两地融合发展市场。公司立足泸州,采销覆盖川渝两省市,随着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公司还在重庆江津白沙工业园区布局了年产8GW光伏封装材料及制品项目,包含两条光伏玻璃生产线(分别为1,000t/d及900t/d)以及2GW光伏组件,生产线均已建成并陆续投产。“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在泸州也可以完成重庆项目的税费事宜,不用两地跑,节约了不少时间。”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在税费服务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让我们可以‘轻装上阵’,专心致力于企业发展。”

据悉,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泸州税务部门持续关注两地企业发展,在推进政策执行标准化、税费征管一体化、办税服务便利化方面持续发力,挂牌泸永江“枫桥式”税费争议调解中心,开辟“川渝联办专窗”,设置“川渝通办专岗”,搭建远程视频连线咨询平台,推动跨区域业务“同城化”,让链上企业两地发展更便捷。目前,已累计实现税费业务线上“川渝通办”84项。

诚信纳税为“智改数转”企业注入信用资金

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也是企业降本增效、扩能增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一招”。电子信息企业因为技术含量高,“微小”零部件较多,对“智改数转”有着更强需求,泸州税务部门主动对接,推动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资金信用,为“智改数转”企业提供资金助力。

电子信息“链主”企业泸州成像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集CMOS内置摄像模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公司,产品覆盖领域包括手机、汽车电子、智慧家居、安防、智慧物流、智慧支付等。“企业从2021年开始计划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前后投入上千万元。”公司财务负责人李先生介绍:“‘诚信是金’这句老话一点也没错。良好的纳税信用让我们企业通过‘银税互动’项目获得了低息贷款1000万元,使我们有了更多的资金周转,坚定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智改数转”的成效也很明显,目前公司生产自动化率已达到90%,产能在全球同类型企业中排名第六。

若说摄像头是电子产品的“眼睛”,那么晶振就是电子产品“心脏”。

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石英晶体谐振器产品的研产销,客户包括长虹、小米、TCL等。“得益于‘技改’,明德亨的生产效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总经理冯林元介绍,别人生产晶振是一颗一颗造,而他们是一片一片造,一片有182颗,明德亨生产一片与别人生产一颗用时相同。这就意味着,在成品交付的时限中,他们生产的效率远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

“‘技改’有效提升了企业的产能,但前期投入资金也是巨大的。我们通过‘税银互动’项目向银行申请贷款,由于我们纳税信用等级较好,各项审批一路绿灯,很快获得了贷款6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公司负责人汪总说:“优质的纳税信用让企业在贷款授信、招标采购等方面都受到了优待。我们一定继续努力,诚信经营、诚信纳税。”

据悉,自2016年实施“银税互动”以来,泸州税务部门持续扩大合作范围,先后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16家银行签订“银税互动”协议,不断拓展受惠面,受惠纳税人信用等级拓展为A、B、M级。今年1-11月,已有2664户次纳税人通过“银税互动”获得授信资金29.97亿元。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在日积月累的沃土上,泸州税务聚焦“产业龙头”辐射作用,积极推进跨部门“税务+”合作交流,主动与银行、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整合透视多类数据,进行企业“综合画像”,创建链主企业“特征码”、定制企业“优享单”,针对企业经营需求提供“1V1”个性服务,全力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多方合力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助力泸州打造成产业集聚、活力迸发的科技创新之城。(祝璐婷)

打印本页正文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