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青羊区,税务部门400余名干部以24年来持续不断的志愿行动与公益接力,为贫困山区孩子注入力量和温暖,让他们有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书写下一段税务助力教育脱贫、乡村振兴的佳话……
缘起
这段志愿行动的起点,始自1999年。那一年,成都市青羊区税务部门志愿者走进四川省雅安市上里镇共和村,开展了一次公益助学活动。24年前的共和村,一穷二白。但村民们明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于是,全村集资修建了一所简易村办小学,可容纳周边8个生产队的孩子上学。
冬天,孩子们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读书;雨天,在一踩一脚泥的操场上玩耍。硬件条件虽然简陋,但这个村办小学却是全村的希望。当时的校长杨贵攀说,这样的环境,让他的心一直悬着、揪着,迫切期盼能够改善办学条件。
村民对教育的质朴追求,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期待,无不让青羊区税务局的志愿者深受感动。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一个信念逐渐在志愿者中形成共识:公益助学绝不能只做一次,要将志愿行动长久延续下去,帮助共和村改善办学条件。
税务志愿者将此次公益助学的所见所闻带回单位。当时,正是“希望工程”开展的第10年,公益助学理念在全社会广为传播。青羊区税务部门积极响应公益助学,计划搭建平台,捐款兴建共和村希望小学。就这样,青羊区税务局的志愿者与共和村的孩子们,开启了延续至今已有24年的缘分。
陪伴
2000年3月,第9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启动前,共和村希望小学破土动工。学校举行奠基仪式时,共和村村民张登义、景兴源、杨学堂都放下手头的农活,跑来观看。“周边七八个村的村民,站满了田坝,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张登义回忆说。
一年后,一栋三层高、有十余间教室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平整的混凝土操场更让学校显得“气派”,孩子们终于有了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教学条件的改善,让村民看到了希望。张登义、景兴源、杨学堂都是受益人,他们的孩子在希望小学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最后通过努力考上大学,又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新教学楼的建成只是帮扶的起点。从1999年至今,该局志愿者年年都围绕学校和学生们的发展所需,为其送去温暖,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和脱贫攻坚默默付出。2003年,捐资绿化校园;2008年,送去一批电脑;2019年,安装直饮水机;2021年,开设党史课堂……税务志愿者还捐建通往学校的乡村公路、修建图书馆等等。每年都定期去学校看望师生、捐赠物品、帮助解决困难,使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为了让孩子们成为精神更加富足的人,税务志愿者还为学生举办主题课堂,普及税收知识,开阔视野。“2012年,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税务知识课。从那年起,我有了两个身份:一是税务干部,一是共和村希望小学的兼职老师。”税务干部严红梅说,特色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诚信纳税的种子,同时启迪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不懈追求梦想,将来尽自己所能建设祖国和家乡。
情未了
目前,共和村希望小学已并入上里镇第一小学,虽然校名校址几经变迁,但税务志愿者与其之间的情谊从未间断。24年来,税务志愿者的接力坚持让1000余名贫困儿童从中受益。
上里镇第一小学教师、共和村希望小学第四任校长张其军说,从共和村希望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不少已经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有的在北京念研究生,有的在英国读博士,有的进入国内知名企业,有的站上讲台成为教师,还有的参军保家卫国,“都是对社会有用的娃”。
谈到税务志愿者与共和村孩子们的缘分,张其军颇为感慨。他说:“24年了,我看到常来学校的税务志愿者中,有的已经鬓角染霜,又看到更多年轻朝气的脸庞出现在志愿者队伍中,我感到有一种精神在他们之间传承。”
青羊区税务局青年干部郭治宇就是其中一位“传承人”。近日,他和青年志愿者同伴来到上里镇第一小学,给小学生赠送《税法教育读本》(小学版),并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税法宣传课,讲解税收的作用。税法宣传课深受学生欢迎,得到老师点赞。
“24年前,当青羊区税务局志愿者第一次走进共和村,感慨于偏远山区儿童学习的艰难,并立志要长久开展志愿服务之时,志愿服务的精神就已经在青羊税务扎根。”郭治宇说,很幸运能够接续税务前辈志愿服务,和同事一道为偏远山区儿童成长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打印本页正文下载 |